[实用新型]可调整双向车道数量的隐蔽型升降式路障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23565.7 | 申请日: | 2007-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55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时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时贞河 |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01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整 双向 车道 数量 隐蔽 升降 路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机械制造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地面交通控制,是一项新的交通疏导、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路面交通路障是固定式的,占地面积大,无法调整双向车道的数量,且影响城市美观。随着城市建设区域功能化的凸显,大型居住社区、商贸、办公服务等区域日益集中,因而城市交通道路的部分路段将时段性出现车辆拥挤甚至堵塞现象,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一方面上行车辆拥挤堵塞,另一方面下行车辆稀疏。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交通管理部门,也是城市居民深感头疼的难题。同时,在广场、车站等大量人群聚集的地方,均需较为灵活方便的路障进行分流和隔离。
采用本路障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其优点主要表现为:变固定式为可调控式,变裸露式为隐蔽式,伸缩气缸式立杆、铁链、顶盖的材质规格坚固耐用,具备防撞击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路障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整双向车道数量具备抗撞击功能的隐蔽型升降式路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管道(1)、底座(2)、伸缩气缸(3)、地槽上口(4)、铁链(5)、顶盖(6)和地槽(7)。底座(2)固定在地槽底部,管道(1)与固定在底座(2)上的伸缩气缸(3)相连通,铁链(5)和顶盖(6)分别连接在气缸(3)的中部和顶部。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管道(1)、底座(2)、伸缩气缸(3)、地槽上口(4)、铁链(5)、顶盖(6)和地槽(7)。管道(1)与供气装置(略)相连通,底座(2)固定在地槽底部,管道(1)与固定在底座(2)上的伸缩气缸(3)连通。铁链(5)连接在伸缩气缸(3)的中部,顶盖(6)与焊接在气缸顶部的插孔座铰接,这构成一根路障杆,若干根路障杆组成一节路障,每节路障的路障杆数量依据所提供源动力大小而定,每条路障由若干节组成。每个路段需要安装2条或2条以上路障。启动时气体通过管道(1)进入伸缩气缸(3),将伸缩气缸(3)升起,并带动铁链(5)和顶盖(6)同步升起,形成隔离路障,发挥其功能作用。当功能完毕,伸缩气缸(3)随着缸内气压的降低而下降,铁链(5)和顶盖(6)同时下降,铁链(5)和伸缩气缸(3)隐于地槽(7)内,而顶盖(6)则密封于地槽上口(4),保持路面平整,防尘防沙且方便通行。
路障安装好后,由工作人员根据两车道车流量情况,升起车流量较少一侧路障,降下车流量较多一侧路障,达到减少车流量较少一侧车道数量,增加车流量较多一侧车道数量目的。亦可根据车流量规律提前做好相应调整,达到调控不同时段正、反方向车道数量的目的。
其他如广场、车站等人员车辆较多,需要实施人车分流或其他需隔离的地方,均可以安装本路障。用时立起,发挥功能,不用时隐于地下,方便车辆行人通行,不影响地面正常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时贞河,未经时贞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35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扭曲向列型液晶的多层层压材料
- 下一篇:基于交通状况的发动机响应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