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4059.1 | 申请日: | 200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4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邵萌;骆军;王燕文;张磊;王猛;王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萌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B60R1/07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志良 |
地址: | 201209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视镜 电机 电动 转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安装在汽车前端两侧,为驾驶员提供后视视野,其镜片角度可根据驾驶员不同的身高和需求进行调节。镜片角度调节分为电动和手动两种,目前中高档车所配置的都是带电动调节功能的后视镜。汽车后视镜电动转向系统是安装在外后视镜内部,根据外部输入电动的对后视镜的镜面角度进行调节的系统。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电动转向系统均采用双电机来进行后视镜的镜面角度调节。如国外的专利号为US5701211的“汽车视镜调节齿轮装置”、专利号为WO 00/69683的“汽车后视镜支撑板机动偏转装置”、专利号为DE20017163U1的“汽车后视镜偏转装置夹紧带方案”等,国内专利号为CN1273330C的“用于尤其用来放置汽车后视镜的支撑板的机动偏转装置”、专利号为CN1088433C的“汽车后视镜电动转向器传动机构”等。这些专利在传动机构的处理上各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其原理都是建立在两个电机的基础之上。其原理是在控制过程中,一电机控制镜片的内外方向的角度调节,另一电机控制镜片的上下方向的角度调节。
这些双电机方案由于双电机的存在,产品重量和体积均较大,难以满足日益演进的后视镜外观造型的需求。同时,电机在后视镜电动转向系统占主要成本,双电机方案势必带来较高的产品成本,直接影响后视镜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的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转向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后视镜单电机电动转向系统,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中电机的转轴上设有蜗杆或齿轮与所述传动装置相啮合,所述传动装置为与所述驱动装置匹配的周转轮系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周转轮系装置相匹配的电磁离合器,通过所述电磁离合器改变所述周转轮系装置的工作状态,实现动力的切换输出。
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位于同一中心轴上的一对离合齿轮、离合盘和一对永久磁铁,所述离合盘位于两离合齿轮之间,所述离合盘的两侧及所述离合齿轮的内侧均设有啮合齿,所述一对永久磁铁分别位于所述离合齿轮的外侧。
位于所述离合齿轮之间的中心轴的截面为方形,所述中心轴的其余部分的截面为圆形。
所述周转轮系装置中,中心太阳轮与行星轮的一侧相啮合并置于位于轮系盒内的外侧中心轮中,所述行星轮的另一侧和外侧中心轮相啮合并与所述轮系盒外侧的行星架相套接。
所述周转轮系装置包括两个位于所述驱动装置中蜗杆两侧、结构对称的第一周转轮系装置和第二周转轮系装置,每一周转轮系装置中,所述中心太阳轮与轮系盒、外侧中心轮、行星架的中心轴相同;一对带动镜片角度调节板转动的齿条与所述行星架相啮合;所述电磁离合器中的一对离合齿轮分别与所述外侧中心轮相啮合,当所述电磁离合器不工作时,所述周转轮系装置处于差动轮系状态,所述行星轮仅自转,没有动力输出;当所述电磁离合器工作时,所述周转轮系装置处于行星轮系状态,所述行星轮公转,输出动力。
所述周转轮系装置包括与所述行星架同轴同速的行星架齿轮;所述电磁离合器中的一对离合齿轮分别与所述外侧中心轮和行星架齿轮相啮合,当电磁离合器不工作时,所述周转轮系装置处于差动轮系状态,外侧中心轮和行星轮均可转动;当电磁离合器受电力作用正向工作时,所述周转轮系装置进入行星轮系状态,外侧中心轮静止,行星轮的公转通过行星架齿轮将动力输出;当电磁离合器受电力作用负向工作时,所述周转轮系装置进入定轴轮系状态,行星架静止,行星轮产生绕自身的自转,行星轮的自转带动外侧中心轮转动,外侧中心轮将动力输出。
所述离合盘与基座的支点之间设有回位弹簧。
每个周转轮系装置由两个中心轮、一套行星轮、一个行星架和轮系盒构成。为区分起见,对两个中心轮,靠近轮系中心的中心轮称呼为中心太阳轮,靠近轮系外侧的中心轮称为外侧中心轮。除行星架外,两个中心轮和一套行星轮均布置在圆形轮系盒中,轮系盒除了起定位和保护作用外,其圆形的轮廓还唯一地确定了外侧中心轮的转动中心。外侧中心轮的里外两侧均有齿,可实现双面啮合。中心太阳轮是动力输入轮。由于驱动装置的蜗轮和中心太阳轮是一体的结构,动力由一侧直接传递至中心太阳轮。而行星轮带有公转和自转,其公转带动安装在另一侧的行星架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萌,未经邵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40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