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透镜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77238.4 | 申请日: | 2007-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8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 发明(设计)人: | 曹正芳;范宝平;肖从清;杨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九洲光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3/00 | 分类号: | G02B3/00;G02B1/10;F21V5/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新林 |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透镜,更具体的是一种能够使光源的传播方向发生偏移并生成长宽比为2∶1的光斑的透镜,该透镜主要应用于路灯照明,以提高灯具的照明利用率,从而保证夜间行车安全。
背景技术:
现在的交通道路照明设计通常采用常规光源的配光曲线呈广角度圆周正态分布,而现在道路照明设计大都采用单侧照明,这样就会造成局部光源浪费在不需要照明的地方,可是道路方向因为路灯间距是3倍于灯高,从而造成有些光源无法照明的黑暗地带。这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也给夜间行驶带来很大的不便,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透镜,安装在路灯发光光源外侧,通过该透镜对路灯发光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光学处理,使其传播方向发生偏移,以达到提高灯具的照明利用率,保证夜间行车安全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光学透镜,固定安装在发光晶片上,其中该透镜为带圆角的矩形,且所述矩形面上设有增透膜。
其中所述透镜上矩形的长宽比为2:1。
其中所述发光晶片和透镜可封装为一整体。
本发明中的透镜为一个带圆角的矩形,它安装在发光晶片上,其中所述透镜矩形面上设有增透膜,而透镜其他面以及发光晶片上则设置有反光膜,当光源发光时,光线向四周发散,遇到反光膜后则被反射,经过多次反射后最终由透镜矩形面上的增透膜发射出去,本发明通过透镜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光线更加集中,避免浪费,有效的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透镜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透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透镜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光线由透镜出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在发光光源上安装具有特殊结构的光学透镜,其中该透镜的为一个长宽比为2:1的带圆角的矩形,它安装在发光晶片上,其中所述透镜矩形面上设有增透膜,由于透镜上矩形长宽比为2:1,因此通过调整透镜与发光晶片之间的高度可以以保证光源的配光曲线横纵轴的半光通量全角也接近2:1。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本发明所述的透镜1固定安装在发光晶片2上方,而发光晶片2则位于固定座3上,在固定座3上设置有发光光源。
如图2所示,透镜1安装在发光晶片2上方,其顶部为一个长宽比为2:1的带圆角的矩形,该矩形面上设有增透膜101。
如图3所示,透镜1与固定座3相连接,且与发光晶片2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发光晶片2安装固定在固定座3上并处于该空腔中,该空腔应该用耐高温硅胶灌封,以减少光线在空腔中的多次反射,直接通过透镜折射出去。
如图4所示,由于位于发光晶片正上方的带圆角的矩形出光面上设有增透膜101,发出的光线5则较为明亮。而此带圆角的矩形与水平面保持一定的斜度,通过光线的折射成为达到光线偏移的目的。
由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透镜,可以使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偏移,而且根据矩形的长宽比可以产生长宽比为2:1的光斑,这样相邻的光斑之间则不会出现阴影,可以在路面上形成一条明亮的照明光带,因而符合现在的交通道路的照明设计,而且还提高了灯具的照明利用率。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光学透镜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九洲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九洲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72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光纤频率纠缠光子源
- 下一篇:智能脉冲发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