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和轮辋的组装体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13976.6 | 申请日: | 2006-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6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 发明(设计)人: | 汤川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C5/00 | 分类号: | B60C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组装 | ||
1.一种充气轮胎和轮辋的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轮辋、安装于该轮辋的充气轮胎、以及配置在由上述轮辋与充气轮胎包围的轮胎内腔且采用了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海绵材料的防噪音体,
上述防噪音体具有上述轮胎内腔的总体积(V1)的0.4-20%的体积(V2),并且被固定在上述轮胎内腔的轮胎侧或轮辋侧的内腔面上,并且,
上述防噪音体从上述内腔面起的高度为30mm以下,且轮胎周向的两端部构成上述高度递减的锥形部,并且,
上述防噪音体的海绵材料的硬度为10~250N,拉伸强度为70kPa以上,且比重为0.014~0.0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和轮辋的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噪音体包括固定于上述内腔面的固定面、以及位于与该固定面相反侧且面对轮胎内腔的自由面,并且,
上述锥形部的上述固定面与上述自由面相夹的角为15~7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和轮辋的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充气轮胎具有环状的胎体、以及配置在该胎体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且胎面部内部的带束层,
上述防噪音体被固定于轮胎侧的内腔面且胎面区域,并且防噪音体的轮胎轴向的宽度为上述带束层的宽度的8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和轮辋的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噪音体具有等于或大于上述高度的轮胎轴向宽度。
5.一种充气轮胎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充气轮胎及防噪音体,该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和从其两端向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以及设置在上述胎侧部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端的胎圈部;
该防噪音体由固定于该充气轮胎的内腔面且胎面区域并向轮胎周向延伸的海绵材料构成;
上述防噪音体的从上述内腔面起的高度为30mm以下,并且上述防噪音体的海绵材料的硬度为10~250N,拉伸强度为70kPa以上,且比重为0.014~0.0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噪音体的轮胎周向的两端部构成上述高度递减的锥形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充气轮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轮胎组装到正规轮辋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正规状态下,上述防噪音体具有上述充气轮胎与上述正规轮辋包围的轮胎内腔的总体积(V1)的0.4~20%的体积(V2)。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噪音体在轮胎轴向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噪音体在轮胎轴向的两外端部,具有上述高度向轮胎轴向外端减少的胎肩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胎肩部包括上述高度向轮胎轴向外侧平稳减少的倾斜部、以及与该端部相连且以基本相同高度一直延伸到轮胎轴向外端而终止的低高度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39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