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刷电路板湿制程设备的送板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54793.3 | 申请日: | 2006-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52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邓高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高荣 |
| 主分类号: | B65G13/00 | 分类号: | B65G13/00;B65G13/06;B65H5/06;F16H1/20;H05K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克佑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电路板 湿制程 设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电路板(PCB)湿制程设备的送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印刷电路板(PCB)湿制程设备中送板装置的方式为:水平排列的多根上滚轮轴和下滚轮轴,轴上装有滚轮,上、下滚轮轴滚轮的相对转动带动夹在上、下滚轮之间的PCB板在上、下传动滚轮间输送。驱动机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单边传动:指用一台电机通过减速机、链轮链条带动布置在送板装置一侧的主传动轴,主传动轴安装有主动齿轮,其与上或下滚轮轴一端的从动齿轮啮合带其转动,上、下滚轮轴的同一端还装有相互啮合的齿轮使得两滚轮轴相对转动。双电机双边传动:这种传动方式等同于两个单边传动的简单组合,送板装置两侧分别用一台电机通过减速机、齿轮链条机构分别带动两边的主传动轴,两主传动轴都安装有齿轮,通过与上或下滚轮轴一端的从动齿轮啮合带其转动,上、下滚轮轴的两端都装有相互啮合的齿轮使得两者相对转动。
现有的上述两种驱动方式对应的滚轮大小和间距在实践中发现都有着不足之处,单传动会因为轴心在转动过程中,会引起偏转,即在齿轮一侧运行轨迹的圆周较小,另一侧则较大,这样就会形成一定的倾斜度引起传送面的不平稳,硬板因其刚性大而不会受很大影响,但是软板(厚度在0.018-1.0mm之间,长和宽在100-610mm之间)就不可以,它的柔韧度很好,但是几乎没有刚性,不能在那种间距的滚轮上运行,首先,因为传动轴心偏移,软板就不会平稳的在上面运行,会沿着倾斜度偏移。其次,单传动的滚轮轴心的间距和滚轮片之间的间距大,板子走在上面时会掉板、卷板、折角、卡板。最后,由于传动轴心两边速度不一致,也就必然会导致受力不一致,就会对板子产生拉扯力,导致板子变形,这种变形量如果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造成品质不良,严重者将导致报废。双边传动的方式可以平衡单边传动轴心的跳动,因为两侧均有跳动,而互相抵消了这种跳动,但现有的双边传动在传送软板时,由于软板中间的树脂是没有刚性的,很柔软,在现有的这种滚轮直径与同一滚轮轴的滚轮间距、相邻滚轮轴的相邻滚轮交错范围以及滚轮轴心间距之间的设计比例的传送装置上运行,仍然会出现折角、卡板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滚轮轴的变形及两端滚轮转动速度的偏差,减小轴端跳动,且在传送软板时不会出现折角、卡板现象的印刷电路板湿制程设备送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印刷电路板湿制程设备的送板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及装有滚轮的上、下滚轮轴,其特征是:所述的滚轮直径D满足:22≤D≤40mm,同一滚轮轴的滚轮间距a满足:10≤a≤30mm,相邻滚轮轴的相邻滚轮交错范围b满足:0<b≤15mm,滚轮轴心间距L满足10≤L≤35mm。
在上述基础上,本新型还可做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的驱动机构为单电机双边传动:设置在送板装置下方的一台电机,通过减速机减速,减速箱的输出轴为两端输出,两轴端通过转向器转向,转向器输出轴通过轮链条机构带动两边的主传动轴,主传动轴安装有主动齿轮,其与上或下滚轮轴一端的从动齿轮啮合带其转动,上、下滚轮轴的同一端还装有相互啮合的齿轮使得两滚轮轴相对转动,滚轮轴上滚轮与PCB板的摩擦力使PCB板在上下传动滚轮间输送。
所述的转向器为伞形齿轮转向器。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单电机双边传动,能有效避免滚轮轴的变形及两端滚轮转动速度的偏差,减小轴端跳动,而采用了经过反复实践的滚轮直径与同一滚轮轴的滚轮间距、相邻滚轮轴的相邻滚轮交错范围以及滚轮轴心间距之间的设计比例,使得在传送软板时不会出现折角、卡板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减速箱,3主动齿轮,4主传动轴,5滚轮轴,6滚轮轴从动齿轮,7滚轮轴啮合齿轮,8减速箱输出轴,9转向器,10链轮,11链条,12链条张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高荣,未经邓高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54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字轮收线机气夹排线装置
- 下一篇:端子结构改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