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式换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01123247.1 | 申请日: | 200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334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 发明(设计)人: | R·勒曼;U·哈赫梅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埃科福莱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3/10 | 分类号: | F28F3/10;F28F9/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娟,赵辛 |
| 地址: | 联邦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换热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它由按照权利要求1和6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相互前后布置的并组合成一个板叠的板片组成。
在将板式换热器的板片悬挂在机架里并压紧成一个板叠之前,必须先将密封件固定在槽内,这样在装配时对板片的操作就会更容易。固定密封件的一种已知方法是将其粘结入槽内,其中粘结材料对于密封效果本身并没有什么作用,而是用于位置恰当地固定在板片上。这种粘结技术有些缺点。就是在涂覆粘结剂之前必须将槽内清洗掉例如油和油脂的残留物,以便不会损害粘结效果。接着则必须涂覆上粘结剂本身。所有这些在时间上是相当紧张的。即使在对换热器进行维护保养时,若要换一个密封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必须将旧的密封件除去,然后清除掉槽内的粘结剂。而且只有在此前将粘结连接破坏之后,才能够例如在清洗作业之后在拆卸后的换热器上检查槽底和密封件。
由于这些缺点,而且事实上在某些技术领域内,例如医药和日用品方面都尽可能避免使用粘结剂,因此所开发的板式换热器都是使密封件机械固定在板片上的,而不是用粘结剂固定的。在相关技术中一种已知的用于无粘结剂固定密封件的方法是将与密封件作成一体的弹性内接头或者突起放入在板片里具有对应的孔的压配座里。
按照GB 2 071 303A,GB 2 075 656 A和EP 0 134 155A1所述,内接头相对于孔有一个这样的过盈,以使其能容易压入孔内,又容易拉出。同时应保证密封件可靠地就地固定。这种方案带来了问题,因为内接头和密封件作为异形铸件都有公差变动。若内接头的径向过盈过大,那就可能使内接头很难压入孔里或者根本就压不进去。若成功进入了孔里,那么在去除密封件时,例如在检查和清洗时,就得将内接头撕断了,因而必须用一个新的密封件来代替。
有关内接头径向尺寸的公差问题用一种在EP 0 039 229 A2中所建议的板式换热器来解决。此处,内接头具有布置在密封件侧面并与密封件作成一体的隔板,内接头由此向下伸出。穿过此隔板有一个盲孔在内接头里。为了使密封件固定,经由板片上对应于内接头的孔使内接头定好位。然后将销钉或类似工具装入此盲孔里,然后由于压力而使内接头伸展到销钉上,从而使其大大变薄而且能够毫无困难地插入孔里。在去掉销钉之后,内接头又收缩到其原始尺寸,用这种方法就使内接头穿过孔的端部扩展至一个从下面盖住此孔的头部。因而使密封件可靠地固定在板片上。此种技术的缺点是必须要有压入此内接头的工具。此外在检查或者维护保养时要取下密封件,那就会出现上面所述的后果。
最后由EP 0 123 379 B1已知有一种板式换热器,其中密封件借助于与其作成一体的弹性突起固定在板片上,这些突起啮入在槽底的对应孔里。孔的设计应使其有一个插入和拉出部位,在此部位里这些突起就可以与孔的边缘无卡住地自由移入和移出此孔里。这些突起可以从此部位转移至孔的一个阻塞部位,在此部位上,这些突起进入孔里或者又从孔里出来的运动受到了由于在突起和孔边缘之间的压紧而造成的强烈的阻挡,其中由于密封件的弹性(受压性)突起就可以从插入和拉出位置转移至阻塞位置,反之亦然。
本发明的任务是对于按此种类形式的板式换热器提供一种简单的使密封件机械固定在板片上的解决方案,它能够使密封件可靠地固定住,但使密封件移去又不成问题。
解决此项任务是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或者6所述特征的板式换热器来实现的。
根据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内接头插入孔中时并不是压在内接头的整个圆周上,而只是局部地在那些内接头突出于孔的边缘的位置上。由于内接头的横断面小于孔的通道面积,因而在其它位置上在内接头的圆周和孔的边缘之间还有间隙。由于内接头有弹性,其压紧的材料则在此自由空间里就能够产生偏移,这就使这种压紧力减少并因而使内接头容易压入孔内。由于这种排挤的必然过程就使内接头在径向尺寸方面的超出公差得到很好的补偿,换句话说,可以用较大的径向过盈尺寸工作,这在现有技术中也是可能的。
对此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这些孔具有一个多角形的通道横断面,而内接头有一个圆形的横断面,或者相反,内接头有一个多角形的横断面,而孔具有圆形横断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埃科福莱克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埃科福莱克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32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