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弧炉和/或电阻炉的操作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808401.7 | 申请日: | 200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353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2 |
发明(设计)人: | M·舒伯特;P·施塔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3/24 | 分类号: | F27B3/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娟,赵辛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弧炉 电阻炉 操作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弧炉和/或电阻炉的操作方法和装置,它具有一个用于盛放熔液的熔炉,熔炉的盖子和上侧壁在炉渣区前或包括炉渣区在内地通过冷却介质且最好是水进行冷却。
在各式各样的设计方案中知道了这样的冷却炉。在这些已知的炉子中,炉底是唯一不被冷却且因而容易使耐火衬磨损加重并增加构件的维修成本的区域。
为了至少冷却下电极所在的炉底局部,从EP0203301B1知道了这样的技术,即在该炉底区内有间隔地设置了一块板,经过这块板地引导插入电极颈或接触销并且在该板于炉底之间的空间内吹入空气。通过这些措施,在熔炼操作和出钢操作时,下电极被冷却。在这里,可以在操作间歇期较长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冷却效率来如此进行调节,即尤其是在操作间歇期的首尾阶段内,下电极的温度变化速度不超过预定的最大值。
基于这种已知的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操作电弧炉和电阻炉的方法,可以通过该方法来避免局部冷却的不足之处。
在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特征的上述类型的电弧炉和电阻炉中完成了所提出的任务。
从属权利要求给出了本发明的有利设计方案。
通过本发明的措施,同样地冷却炉子下部区域、炉底和侧壁下部,同时实现了对耐火炉衬的使用寿命及对炉子的其它构件的有利影响。此外,通过本发明的措施,同样地实施了对下电极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冷却是借助一个成壳状地包围着底部炉子的要冷却区的冷却装置实现的,冷却介质流过所述冷却装置。可以将气态材料如空气或液态材料如水用作冷却介质。
为了保持冷却介质在冷却装置中的流动,在最简单的情况下采用了对流,在这里,在采用气体冷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个与冷却装置的排流孔相连的烟囱来加强对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这个烟囱而同时有利地防止了火焰在炉子出钢时窜入冷却装置中。
如果对流不充分,则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借助一个设置在冷却装置外的输送装置如泵或鼓风机来促进冷却介质经过冷却装置。尤其是在采用液态冷却介质时,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在一条封闭环路中使冷却介质经过冷却装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利地如此冷却被加热的冷却介质,即可以进行回热。
冷却介质的流速和温度确定了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因而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设计方案中,可以借助测量调节装置并通过改变这些参数来使冷却效率适应于炉子的工作温度。
根据本发明,简单地设计成碗状包围炉子底部的冷却装置。通过一块根据炉子形状而成形的且与炉子间隔开地安置在炉子上的板而产生了一个套筒形空腔,冷却介质流过该空腔。空腔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冷却介质的流入口和一个流出口,其中在采用对流方式的情况下,流入口适当地位于中央地设置在炉底下面,而流出口位于旁边地设置在侧壁上方。在借助输送装置进行强制流动时,也可以将流入口和流出口设置在别的地方。
为了提高冷却介质的冷却作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设计方案,在冷却装置的空腔内设有散热片,它们如通过焊接被固定在炉壁上。散热片是如此设计的,即它们确保了冷却效果的最佳,但同时没有明显地提高冷却装置的流动阻力,因而它们适当地在流动方向上弯曲。
为了在以封闭环路方式冷却时实现回热的可能性,在冷却环路管道中,除了保持环流的输送装置外,还设置了一个回热装置,在该回热装置中冷却被加热的冷却介质并且利用或积蓄由此散发的热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设计方案,一个其中流入炉子工作温度的测量值的测量调节系统与该回热装置和输送装置相连,以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录对流入冷却装置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和流量的影响。
以下,结合在示意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细节和特征。
图1是炉子的垂直截面图。
图2是环流冷却的框图。
图1示意地表示炉子1,它具有炉底2、熔炉4的下侧壁3、上侧壁5和盖子6。上侧壁5一直向下地通到盛放熔液的熔炉4中并且在该区域前象盖子5那样地配设有冷却装置5’。
熔炉4具有一个阴影线所示的耐火炉衬8,通过炉底2和下侧壁3构成了所述熔炉。根据本发明,熔炉4有间隔地被一个最好由钢板制成的套筒9包围着,所述套筒是按照外炉壁7的形状形成的。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壳形空腔构成了冷却介质14流经其中的冷却装置10。
在所示实施例中,冷却介质流入是在炉底2下方中央通过流入口12实现的,它沿箭头方向流向侧壁3并随后在侧壁3上端通过流出口13离开冷却装置10。在冷却装置10内,为了更好地传递热以及为了使冷却介质14形成涡流,在炉壁7上设置了按照冷却介质流向而成形的散热片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S迪马格股份公司,未经SMS迪马格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84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