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书刊封皮自动折口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0265713.9 | 申请日: | 2000-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4591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合营;魏玉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青年出版社印刷厂 |
| 主分类号: | B42C11/04 | 分类号: | B42C1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文泉 |
| 地址: | 10002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书刊 封皮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概括地说涉及一种装订机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书刊封皮的机器。
随着书刊装帧的多样化发展,近年来许多书籍采用了封皮折口的新设计,但现有的各类胶订联动生产线均不具备此项功能,所以在装订此类书籍时只能采用手工折口方式。这样就打断了原胶订联动生产线的连续加工工序,而不得不多次重复将半成品从生产线上搬下来进行封皮折口,之后再搬回生产线继续下道工序。现行折口类书籍的加工工艺路线如下:配页→铣背→胶订→包封→裁前口→半成品码放→二次包封→半成品码放→手工折口→半成口码放→裁天头地角→成品码放,由于工艺路线长,半成品的重复搬运、码放,不可避免地进行大量手工劳动,造成劳动强度增加,加工成本上升,出书周期延长,浪费了大量人力及时间,制约了胶订联动生产线的效率。同时由于人的视觉及手工的误差,造成手工折口的封皮尺寸精度低、不美观。目前还没有一种自动折口装置代替手工劳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胶订联动生产线的自动折口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加工精度高和省时省力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书刊封皮自动折口装置,包括胶订机外侧台板、胶订机出书传送带和机架。在所述外侧台板上托打成型机构后方依次设有压条机构、挽口导板和导槽板,在所述传送带上方设有安装在机架上的折口压实装置。其中压条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外侧台板远离书夹一侧的固定支承柱、压皮钢板和调整拉杆,压皮钢板通过调整拉杆固定在固定支承柱上;所述挽口导板包括导向部分和固定部分,导向部分具有上部分和下部分,下部分为与所述外侧台板相叠合的长方形板条,上部分的展开图包括由左向右依次为三角形、曲线腰直角梯形、长方形、斜线腰直角梯形和长方形五部分。所述上部分与所述下部分的夹角由左向右由90°逐渐过渡到0°。所述固定部分为与所述挽口导板下部分相垂直固接的两条平行且具有长孔的板条;所述压条机构的压皮钢板伸入所述挽口导板导向部分。所述导槽板为可调地固定在所述外侧台板上的、一边与所述外侧台板相叠合的U形槽;所述折口压实装置包括摩擦传动轮、至少一根折口压实辊、支座和传动带,摩擦传动轮通过支座固定在所述出书传送带一侧的机架上,折口压实辊包括辊轴及套装在其上的弹性胶辊,其通过支座与所述摩擦传动轮平行设置在所述出书传送带上方,支座内设有与所述出书传送带相垂直的具有弹簧的调节螺钉,所述摩擦传动轮与所述折口压实辊之间设有传动带。
本实用新型书刊封皮自动折口装置,其中所述挽口导板上部分相对下部分夹角为90°时,对应的上部分展开图为一直角三角形,其顶角6°,底边24mm;所述挽口导板上部分相对下部分夹角由90°逐渐过渡到45°时,对应的上部分展开图为一曲线腰直角梯形,其上底24mm,下底46mm,所述曲线腰是这样形成的:将252mm的直线腰均分9等份,从上底向下底,每个等分点至曲线腰的距离依次为24mm、26mm、28mm、30mm、34mm、37mm、40mm、43mm、46mm和46mm;所述挽口导板上部分相对下部分夹角由45°逐渐过渡到0°时,对应的上部分展开图为一长方形,其宽46mm、长252mm;所述挽口导板上部分相对下部分夹角为0°时,对应的上部分展开图依次为上底46mm,下底84mm,一底角175°的直角梯形和长84mm,宽20mm的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书刊封皮自动折口装置,其中所述折口压实装置的折口压实辊为两根,其间设有传动带。
本实用新型书刊封皮自动折口装置,其中所述折口压实辊的弹性胶辊为橡胶辊,所述压条机构的压皮钢板为不锈钢板或铁板。
本实用新型书刊自动折口装置的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书刊自动折口装置只由几种常见的零部件构成,其制造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2、加装本实用新型书刊自动折口装置后简化了工艺流程,由“自动折前口”一道工序代替了原“半成品码放→手工折口→半成品码放”三道工序,可以显著缩短出书周期;用自动折口取代手工作业,可以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精度;由于减少半成品的码放工序,可以减少书刊不必要的污损及由于人工作业造成的不合格品,从而提高合格品率;又由于折口在流水线上即可完成,使胶订生产设备可以不间断作业,从而提高其总体利用率和生产率。
本实用新型书刊自动折口装置的其他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实施例即可清楚明了,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书刊自动折口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书刊自动折口装置的压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书刊自动折口装置挽口导板结构示意展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印刷厂,未经中国青年出版社印刷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57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