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塑封继电器无效
| 申请号: | 00201418.1 | 申请日: | 2000-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4042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黑眼睛数据设备有限公司;中国振华集团群英无线电器材厂 |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H01H50/18 |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洪善信 |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塑封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特别是通信装置中使用的微型继电器。
通信继电器是电子通信装置中的关键元件之一,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继电器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1.体积微小型化,表面贴装化,以节省安装面积,尽可能使通信装置中的元器件实现高密度安装。
2.驱动功率越小越好,一般要求在200mW以下。
3.触点形式1、2、4组动合或转换触点,触点负载:电流1~2A、电压28Vd.c./115Va.c.。
除上述要求外,特别要求继电器的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现有的通信继电器一般性能规范能满足要求,但可靠性方面存在问题(包括导电片的端头烧蚀、触点机械磨损等),而且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可靠性差,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方面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负载能力强,体积小,可靠性好,且工艺性好,制造成本较低的微型塑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微型塑封继电器,由衔铁(1)、上导电片(2)、动簧片(3)、下导电片(4)、线圈(5)、轭铁(6)、铁心(7)组成,并封装在罩壳(8)内,动簧片(3)由簧片(301)和动触臂(302)组成,并在铆接点(303)处铆合;下导电片(4)为T型结构,其视在接触面积增加到1.95mm2;上导电片(2)上焊接有静触点(201),静触点(201)的厚度s=0.2~0.4mm,其较佳值为0.3mm。衔铁(1)的厚度为0.5~0.7mm,其较佳尺寸为0.6mm,衔铁(1)总长为5~6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该方案的材料总成本为1.98元/只,比目标材料成本低0.65元/只,各零组件加工难度不大。所用原材料均为继电器生产常用材料,也不需要添加别的新工艺装备,能克服动簧片触点焊接困难的问题。
2.焊点的减少又有利于提高接触可靠性。
3.下导电片视在接触面积增加了2~3倍,对提高耐磨损、电蚀能力和散热能力大有好处,该产品体积很小,在设计时,应考虑避免较长的加工工序,以减小工序累积误差,降低装配难度。该方案的装配工序主要有四道:衔铁部分铆装、上导电片部分点焊、磁路部分铆装、整件部分点胶固定。工序较少,基本能适应大批量生产。试验论证结果表明,该方案能适应批生产,其电气寿命超过了国外样品。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塑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簧片结构图
图3a为下导电片的结构图
图3b为图3a的俯视图
图3c为图3a的侧视图
图4a为上导片的结构图
图4b为图4a的侧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塑封继电器,由衔铁1、上导电片2、动簧片3、下导电片4、线圈5、轭铁6、铁心7组合而成,并装在罩壳8内用密封胶层9封装,上述这些结构与现有技术基本上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经对衔铁部分仔细分析,提出了动簧片的全新结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动簧片3由两部分组成,即由簧片301和动触臂302组成,二者在铆接点303处铆合,衔铁1在铆接点303的下面,在动触臂302的端部具有动触点304。
2.为了解决下导电片的端头烧蚀问题,主要措施是增大下导电片与动触点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视在接触面积的电流密度。图3a~3c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导电片4的结构图。由图3a可以看出,它由一个单纯的倒L型改成T型结构,因而大大地提高了接触面积,现有技术原结构的视在接触面积为0.59mm2,电流密度为2.00A/mm2,而本实用新型下导电片4的视在接触面积为1.95mm2,电流密度降为1.03A/mm2,因而有效地解决了下导电片端头烧蚀问题。
3.为了调整产品触点间隙以及衔铁与铁心极靴间的空气隙,在上导电片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将静触点厚度由0.1mm增加到0.2~0.4mm。图4a、4b所示在上导电片2上焊接有银镁镍带加工成的静触点201,静触点201的厚度s=0.2~0.4mm(其较佳厚度为0.3mm)。
4.为了提高耐振动和耐冲击能力采取降低衔接质量减短衔铁重力线离轭铁支承点的距离,将衔铁1的厚度由0.8mm减为0.5~0.7mm(其较佳尺寸为0.6mm),并将衔铁1的端头减短,总长由6.5mm减为5.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黑眼睛数据设备有限公司;中国振华集团群英无线电器材厂,未经北京黑眼睛数据设备有限公司;中国振华集团群英无线电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14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菌式截止阀
- 下一篇:一次性内塞防伪酒瓶盖





